宣传片拍摄中的色彩搭配技巧
在宣传片拍摄的视觉体系中,色彩是最先触达观众神经的元素。它不仅是画面的视觉外衣,更是传递品牌情绪、强化主题表达、引导情感共鸣的核心语言。从企业宣传片的大气沉稳到产品广告的活力张扬,从公益短片的沉重肃穆到文旅宣传的绚丽斑斓,色彩搭配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观众对宣传片的第一印象与记忆深度。对于创作者而言,掌握色彩搭配的底层逻辑与实战技巧,是让宣传片从 “视觉平淡” 走向 “印象深刻” 的关键一步。
一、色彩的情感密码:宣传片的视觉调性基石
色彩具有超越语言的沟通能力,不同的色调与配色方案能赋予宣传片截然不同的气质。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,是宣传片拍摄中色彩搭配的起点。
(一)基础色调的情感属性
○ 冷色调(蓝 / 绿 / 紫):专业、冷静、科技感
蓝色是企业宣传片中最常用的色调之一,传递 “可靠” 与 “创新”。某科技公司宣传片以深蓝为主色调,配合白色高光点缀,展现数据中心的精密运作与软件界面的流畅交互,强化 “科技赋能” 的品牌形象。绿色则常用于环保、健康类主题,如新能源汽车广告中,草木葱茏的绿色背景与车身的银灰色形成对比,传递 “可持续发展” 的理念。
○ 暖色调(红 / 黄 / 橙):活力、温暖、亲和力
红色是快消品广告的常客,刺激视觉神经并引发食欲,如某饮料宣传片中,橙红色的果汁在透明玻璃杯中飞溅,配合黄色的阳光背景,营造 “畅快解渴” 的即时联想。黄色传递轻快与温暖,公益宣传片中,留守儿童的笑脸在黄色教室背景下更显明亮,弱化画面的沉重感,突出 “希望” 的主题。
○ 中性色调(黑 / 白 / 灰 / 金 / 银):高端、简约、仪式感
黑色与白色是奢侈品宣传片的经典选择,营造 “少即是多” 的高级感。某腕表广告中,纯黑背景下的白色表盘搭配金色指针,镜头缓慢环绕表身,光影在哑光金属表面流动,传递 “低调奢华” 的品牌格调。灰色则常用于工业设备宣传片,展现 “专业与稳重”,如工程机械广告中,银灰色的机械臂在浅灰的工地背景中运作,强化 “可靠耐用” 的产品特质。
(二)色彩饱和度与明度的情绪调节
○ 高饱和度:强烈的视觉冲击
适合需要快速抓住注意力的短视频宣传片,如电商促销广告中,高饱和的红色背景搭配金色折扣信息,配合产品的鲜艳色彩,营造 “限时抢购” 的紧迫感。
○ 低饱和度(莫兰迪色系):优雅与高级感
美妆、家居等强调质感的宣传片常用此法,某护肤品广告中,灰粉色的背景搭配模特的浅米色服饰,产品的白色瓶身在低饱和色调中显得格外纯净,传递 “温和养肤” 的品牌理念。
○ 高明度:清新与治愈
生活类 vlog 或文旅宣传片中,高明度的浅蓝、淡绿营造轻松氛围,如某滨海城市的宣传片,蓝天白云下的白色建筑与浅金色沙滩,配合人物的彩色服饰,展现 “宜居度假” 的生活方式。
○ 低明度:沉重与深邃
公益广告或反思类宣传片常用低明度色调,如环保主题短片中,深灰的天空下是暗绿色的污染河流,偶尔闪过的红色警示标志,强化 “环境危机” 的视觉冲击。
(三)色彩搭配的基础法则
○ 主色调统领全局
宣传片需确定占比 60% 以上的主色调,其余色彩作为辅助(30%)和点缀(10%)。例如,汽车宣传片以银灰色为主色调(主色),搭配黑色轮毂与红色刹车卡钳(辅助色),再用金色 LOGO 作为点缀,既保持整体统一,又不失细节亮点。
○ 对比色增强张力
互补色(如红与绿、蓝与橙)的合理运用能制造视觉焦点,某运动品牌广告中,蓝色的运动服与橙色的跑道形成对比,人物在画面中奔跑时,色彩碰撞强化 “活力与激情” 的主题。
○ 邻近色营造和谐
追求柔和氛围的宣传片常用邻近色搭配,如企业宣传片中,深蓝色的办公场景搭配浅蓝色的员工制服,再以白色的灯光和灰色的家具调和,营造 “专业且温暖” 的企业氛围。
二、不同类型宣传片的色彩搭配策略
(一)企业宣传片:平衡 “实力” 与 “温度”
企业宣传片需要展现品牌的行业地位与人文关怀,色彩搭配需刚柔并济。
○ 制造业 / 科技企业:冷色调为主,点缀活力色
主色调选择深蓝、银灰等冷色,体现专业感,辅以少量亮色(如科技蓝、活力橙)打破沉闷。某智能装备企业的宣传片中,深灰色的生产线背景下,工程师的橙色安全帽与设备的蓝色操作界面形成点缀,既展现工业的精密,又传递 “以人为本” 的温度。
○ 文化创意 / 服务业:暖色调为主,搭配柔和中性色
主色调采用米白、浅黄等暖色系,营造亲和力,搭配深灰、藏蓝等中性色提升质感。某咨询公司的宣传片中,浅米色的会议室背景下,员工的深蓝西装与木质家具的暖棕色相得益彰,传递 “专业且亲切” 的服务形象。
○ 政府 / 公益类企业:中性色调为主,强调色彩象征
主色调为灰白、藏蓝等中性色,搭配红色、金色等象征色。某城市形象宣传片中,灰白色的现代建筑与藏蓝色的天空构成主色调,关键镜头如市花(红色)、地标灯光(金色)作为点睛之笔,展现 “历史与现代交融” 的城市气质。
(二)产品宣传片:色彩即卖点的视觉翻译
产品宣传片的色彩需强化产品特性与使用场景,直接刺激消费欲望。
○ 快消品(食品 / 美妆 / 日用品):高饱和暖色调为主
食品广告常用红、黄、橙等暖色系,配合高明度光线,如某巧克力宣传片中,深棕色的巧克力块在暖黄色的柔光下融化,拉丝的焦糖色背景强化 “丝滑浓郁” 的口感联想;美妆广告中,粉色、桃红色等柔和暖色调突出产品的 “滋养与美丽”,如腮红广告以浅粉色为主,搭配模特的米白色服饰,营造 “元气少女” 的视觉符号。
○ 科技数码产品:冷色调与金属色结合
主色调为银灰、深蓝、黑色,体现科技感,辅以少量亮色(如苹果绿、玫瑰金)展现设计美学。某智能手机的宣传片中,深灰色的机身在浅蓝色的渐变背景下显得格外精致,摄像头的金色边框与屏幕的白色界面形成对比,突出 “高端与创新” 的产品定位。
○ 奢侈品(珠宝 / 腕表 / 高端汽车):低饱和中性色为主
黑色、白色、金色、深棕是常用主色调,搭配极低饱和度的辅助色,营造 “稀缺感”。某珠宝品牌的宣传片中,纯黑背景下的钻石项链在侧光照射下闪耀,金属链条的金色与钻石的透明色形成极简搭配,镜头缓慢移动中,光影变化凸显 “永恒璀璨” 的品牌价值。
(三)公益宣传片:色彩作为情感催化剂
公益宣传片通过色彩强化议题的情绪属性,引发观众共鸣。
○ 环保 / 灾难主题:低饱和冷色调为主
主色调为深灰、暗绿、深蓝,营造压抑感,搭配少量警示色(如红色、明黄)。某海洋保护公益片中,暗绿色的海水与灰色的天空构成主色调,偶尔闪过的红色油污与黄色救生圈形成强烈对比,视觉上传递 “海洋危机” 与 “希望拯救” 的双重信息。
○ 关爱 / 教育主题:暖色调与中性色结合
主色调为浅黄、米白等暖色系,搭配浅灰、淡蓝,营造温暖而不失严肃的氛围。某留守儿童公益宣传片中,黄色的教室墙面与孩子们的彩色画作形成对比,灰色的课桌与蓝色的校服作为辅助色,既展现孩子们的纯真,又暗示 “需要关注” 的现实。
○ 文化传承主题:浓郁传统色为主
主色调采用中国红、故宫黄、靛蓝等传统色彩,搭配木质棕、青铜金等自然色。某非遗文化宣传片中,红色的灯笼与黄色的琉璃瓦构成主色调,匠人手中的靛蓝布料与青铜色工具作为辅助,镜头扫过古街时,灰色的砖墙与绿色的植物调和,传递 “历史厚重与生机延续” 的主题。
(四)文旅宣传片:色彩即地域符号的视觉标签
文旅宣传片通过色彩展现地域特色与文化气质,让观众产生 “向往感”。
○ 自然景观类:高饱和原生色为主
海滨城市用天蓝、海蓝、沙金;草原地区用草绿、雪白、赭石;雪山场景用冰蓝、银白、深灰。某草原旅游宣传片中,高饱和的绿色草原与湛蓝的天空构成主色调,白色的羊群与赭石色的蒙古包作为点缀,镜头远眺时,灰色的远山与金色的阳光调和,展现 “辽阔壮美” 的地域特色。
○ 历史文化类:浓郁复古色为主
古都宣传片常用砖红、土黄、青灰等复古色调,如西安宣传片中,红色的城墙与黄色的琉璃瓦在青灰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,配合人物的深色传统服饰,传递 “千年底蕴” 的历史感。
○ 现代都市类:冷色调与霓虹色结合
主色调为深蓝、银灰等都市冷色,搭配夜晚的霓虹色(紫红、明黄、湖蓝)。某国际大都市的宣传片中,白天的高楼大厦以银灰色为主,夜晚则切换为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,镜头穿梭于摩天大楼间,展现 “繁华与活力” 的城市形象。
三、宣传片拍摄中色彩搭配的实战技巧
(一)场景与道具的色彩预设
○ 实景拍摄:挖掘环境中的天然色彩符号
在企业园区拍摄时,选择与品牌主色调匹配的建筑或植被作为背景,如绿色植被丰富的园区适合环保企业,金属质感的写字楼适合科技公司。某新能源企业的宣传片中,特意选择蓝色玻璃幕墙的办公楼作为主场景,配合员工的白色制服,自然呈现 “科技与环保” 的品牌色调。
○ 棚拍场景:用背景布与道具控制色彩
快消品棚拍时,根据产品色彩选择互补或邻近色背景,如红色饮料搭配白色或浅蓝色背景,突出产品主体;化妆品拍摄常用浅米色背景布,配合同色系的梳妆台道具,营造统一的温柔质感。
(二)光影对色彩的重塑作用
○ 自然光的色彩控制
晨间与傍晚的暖光适合拍摄暖色调产品,如食品、护肤品;正午的冷光适合科技产品、工业设备。某咖啡品牌的户外拍摄中,选择傍晚时分,阳光透过树叶的暖光洒在咖啡杯上,深棕色的咖啡与金色的光晕形成完美搭配,强化 “温暖治愈” 的品牌调性。
○ 人工光的色彩调节
通过色纸、LED 灯控制光线色彩,如蓝色冷光营造科技感,橙色暖光烘托温馨氛围。产品宣传片中,常用 RGB 补光灯为背景或产品打光,某手机广告中,蓝色的环境光打在白色机身侧面,红色的轮廓光勾勒出手机边缘,冷暖对比突出 “时尚与科技” 的双重属性。
(三)人物与产品的色彩协调
○ 人物服饰:强化品牌色调
企业宣传片中,员工服饰颜色与品牌主色调一致,如科技公司员工穿深蓝色衬衫,快消品企业员工穿橙色 T 恤,形成统一的视觉识别。某运动品牌的广告中,模特身着品牌主色(红色)运动服,在绿色的运动场奔跑,色彩对比强化品牌记忆点。
○ 产品与环境的色彩平衡
避免产品与背景色彩过于接近导致主体不突出,如白色产品搭配深色背景,深色产品搭配浅色背景。某白色家电的宣传片中,将冰箱置于深灰色的厨房背景前,白色机身与黑色操作面板形成对比,镜头推进时,产品细节清晰可见,视觉上强化 “简约设计” 的卖点。
(四)跨平台传播的色彩适配
○ 电视屏幕:高饱和度、强对比
电视观看环境光线较亮,色彩需浓郁饱满,如汽车广告的金属色在电视屏幕上需增加饱和度,避免显得暗淡。
○ 手机屏幕:柔和色调、中心聚焦
手机屏幕较小且多在移动场景观看,色彩搭配需简洁,主色调集中在画面中心,如短视频广告中,产品置于画面中央,背景采用低饱和单色,确保在小屏幕上视觉焦点明确。
○ 户外大屏:高亮度、强反差
户外强光下需使用高亮度、高饱和度色彩,如红色、黄色等,某饮料品牌的户外宣传片中,橙黄色的饮料瓶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下格外醒目,即使远距离也能抓住行人目光。
(五)低成本高效益的色彩方案
○ 单色背景布:性价比之选
选择与产品调性匹配的单色背景布(如白色、黑色、浅灰色),通过灯光变化营造层次感,适合初创企业的产品宣传片。
○ 利用现有场景色彩
在企业会议室、展厅等自有场景拍摄时,通过后期调色统一色调,如将杂乱的办公室背景调为低饱和度的灰色系,突出人物与产品。
○ 小道具点缀色彩
通过少量高色彩度的道具(如彩色文件夹、绿植、装饰画)提升画面活力,某办公软件的宣传片中,灰色的办公环境里,员工手中的橙色笔记本与蓝色水杯作为点缀,既经济又有效打破单调。
四、宣传片色彩搭配的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(一)避免 “色彩堆砌” 导致视觉混乱
错误案例:某儿童玩具宣传片使用红、黄、蓝、绿等高饱和色彩随意搭配,画面缺乏主色调,导致观众视觉疲劳,无法聚焦产品。
解决方案:确定主色调后,辅助色不超过 2 种,点缀色控制在 1 种,如主色红色搭配辅助色黄色,点缀色白色,形成和谐的暖色系搭配。
(二)拒绝 “忽视品牌 VI 色彩” 的随意搭配
错误案例:企业宣传片的色彩与品牌 LOGO、官网等视觉系统脱节,导致品牌形象不统一。
解决方案:严格遵循品牌 VI 手册中的标准色,如某电商品牌的主色为红色,宣传片中所有场景、道具、人物服饰均围绕红色展开,强化品牌的视觉一致性。
(三)规避 “色彩与主题脱节” 的逻辑错误
错误案例:环保宣传片使用高饱和暖色调,削弱 “严肃议题” 的表达;奢侈品广告滥用鲜艳色彩,破坏 “高端质感” 的调性。
解决方案:拍摄前明确宣传片主题,根据主题选择对应的色彩情感属性,如公益主题优先冷色或低饱和色,奢侈品优先中性色或低饱和色。
(四)警惕 “后期调色过度” 的失真问题
错误案例:过度使用滤镜导致产品色彩失真(如食品宣传片中蛋糕颜色过艳显得不真实),或人物肤色偏色影响观感。
解决方案:后期调色以 “还原真实质感” 为前提,产品色彩需与实物一致,人物肤色保持自然(RGB 肤色值控制在 R:220-240, G:180-200, B:160-180)。
五、结语
在宣传片拍摄的视觉创作中,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 “无声语言”。它不仅塑造画面的外观,更定义了品牌的性格与宣传片的情感走向。从冷色调的专业沉稳到暖色调的活力亲和,从单色背景的极简高级到对比色搭配的张力营造,每一种色彩选择都是创作者对品牌内核与观众心理的深度解构。
对于创作者而言,掌握色彩搭配技巧的关键在于 “以主题为纲,以情感为尺”—— 让色彩服务于宣传片的核心诉求,而非单纯的视觉堆砌。当色彩与镜头语言、场景选择、光影运用形成合力时,宣传片便能突破 “信息载体” 的局限,成为一部让观众 “看得愉悦、记得深刻、感同身受” 的视觉作品。毕竟,在宣传片的世界里,好的色彩搭配不仅是画面的装饰,更是品牌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,它让每一帧画面都充满温度,让每一次观看都成为一次难忘的视觉对话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